新闻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联系人:陈先生

手机:13888889999

电话:020-88888888

邮箱:youweb@126.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经济开发区

公司新闻

贵州举行新增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工作推进情中超买球况新闻发布会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1-12 12:05:40

  中超买球11月27日,贵州举行贵州省新增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工作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请省财政厅党组、厅长石化清,省财政厅预算处处长张羽振、国库处处长邱龙翀、中超买球社保处副处长王琪出席发布会,介绍贵州新增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工作做法、成效、下一步打算等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复杂严峻形势,党中央作出新增2万亿财政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的决定,并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贵州省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资金下达和资金监管同步“一竽子插到底”,助力政策效应的有效发挥,支持基层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贵州省新增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工作推进情况,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省财政厅党组、厅长石化清同志,省财政厅预算处处长张羽振同志、国库处处长邱龙翀同志、社保处副处长王琪同志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增2万亿财政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有效对冲疫情影响,发挥财政更加积极有为政策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制度安排。克强总理6月1日在山东考察期间主持召开了新增财政资金直接惠企利民工作视频座谈会,强调建立资金精准直达、有效使用、严格监管机制,充分发挥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规模性政策效应。财政部迅速行动,制定下发直达资金管理办法,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构建完善监控系统,及时批复下达新增财政直达资金。贵州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当好“过路财神”、不当“甩手掌柜”,中超买球坚持资金下达和资金监管同步“一竿子插到底”,认真执行特殊转移支付资金直达基层机制、监管机制,确保各项惠企利民政策落细落实。

  据直达资金监控系统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中超买球中央下达贵州省直达资金914.55亿元,除按规定省本级预留抗疫特别国债和10月底中央下达贵州省的灾后重建资金外,其余已全部分配下达,省级下达进度为95.2%,市州级分配下达进度为100%,县区级分配进度为99.93%。已支出730.83亿元,支出进度为83.97%,高于全国平均支出进度11.4个百分点。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工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狠抓政策和工作落实,确保新增财政资金第一时间下达基层惠企利民。省财政厅扎实做好中央直达资金的分配、报批、下达和监控等工作,严格按照中央直达资金分配原则及管理使用有关要求,支持市县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特别是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重点保障市县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强化日常动态监控,推动直达资金使用一竿子插到底、一个系统管到底。

  一是强化领导,组织有力,确保职责任务到“人”。省政府迅速组建由省政府办公厅、省财政厅和省发展改革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省贯彻落实中央“两直达”系列政策工作专班,统筹协调推进中央新增财政资金直接惠企利民各项工作,开展“、政策到家”专项行动,强化政策对接,开展调研摸底,推动政策落实。省财政厅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建立联络员制度、会议制度、报告制度、工作调度制度等专班工作机制,要求全省各市(州)、县级财政部门比照省级财政,抽调骨干力量成立工作专班,专项推进中央直达资金下达、管理、监控等工作,确保直达资金监控职责落实落细落到“人”,实现直达资金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监控管理。

  二是快速报备,加强调拨,确保资金快速到“库”。按照“中央切块、省级细化、备案同意、快速直达”的要求,省财政厅迅速制定直达资金分配方案上报财政部,切实做到直达资金使用方案第一时间上报备案、第一时间批复下达,是全国第二家上报并首批通过财政部审核的省份。同时,采取增加调拨频次、单独测算调度等措施,将新增直达资金直接调度到各县区,加大对市县库款保障支持力度。截至10月31日,省财政累计调拨市县直达资金为实际支出的1.2倍,为发挥直达资金效益,支持基层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提供了有效财力支撑。

  三是完善制度,强化培训,确保业务技能到“岗”。结合贵州省实际制定完善制度办法,印发了《贵州省财政厅关于印发贵州省直达资金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贵州省财政厅关于做好直达资金预算执行有关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直达资金拨付、细化及审核流程、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并先后组织三次全省财政部门业务培训,参训人员达5230余人次,对预算管理、资金拨付、国库账务处理、资金监控以及系统操作等业务进行培训,指导市县切实落实中央直达资金政策相关精神。

  四是落实台账,规范录入,确保资金精准到“账”。建立定期对账机制,依托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建立直达资金台账,确保中央直达资金数据真实、账目清晰、流向明确。强化数据录入,强化直达资金分配、支付数据录入,做到每日一录入,每日一刷新,实现资金运行过程可记录、风险可预警、责任可追溯。加强定期调度督导,明确专人负责直达资金调度督导,每天跟踪各市县资金支付情况。

  五是多方联动,合力推进,确保资金监管到“位”。省财政厅依托信息化手段,采取“线上监测,线下督导”有效结合的方式,对资金下达、分配和使用实行全程动态监控。实行每周通报制度和报告制度,对直达资金的分配下达和支出情况开展动态监测。针对部分直达资金支出进度较慢的项目和地区,派出调研督导组开展现场督导核查。同时,建立起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督导机制,与审计署昆明特派办、财政部贵州监管局、省审计厅等同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协同开展现场监督核查工作,凝聚合力,多向联动,有力推动监控工作取得实效。

  全省各级财政部门会同主管部门优化直达资金支出结构,以保障基层“三保”为重点,全力支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基层运转有效保障,对冲效应初步显现。

  一是直达机制助推财理能力提升。中央关于特殊转移支付直达机制的决策部署,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的背景下,不仅为地方克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注入了源头活水,合理的制度安排,更为提高财政的治理能力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积极的示范。总体来说,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制度+技术”的融合方式,带来了财政管理和运行方式的深刻变革。直达机制反应迅速,过程控制、管理和反馈十分有效,财政预算管理绩效明显提升,监控监管更加有效。

  二是财力下沉有效缓解基层“三保”困难。加大对基层财力的支持力度,兜牢“三保”底线,确保基层正常运转。从已分配下达直达资金的投向领域看,其中用于保基本民生的占比为60%;保工资的占比为12%;保基层运转的占比为10%;三项合计占82%,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市县两级收支矛盾,缓解了民生类重点支出的保障压力,增强了市县基层的“三保”保障能力。

  三是补齐短板有效完善疫情防控体系。截至10月底,安排的抗疫特别国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资金已支出26.82亿元,支持了各地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

  四是稳定投资有效保障重大项目建设。截至10月底,用于交通、城镇化等项目安排了540个,资金已支出53.59亿元,部分补短板基础设施项目、民生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五是援企稳岗有力支持稳定经济基本盘。各地综合采取贴息、援企稳岗、补贴补助等措施,助推复工复产。据目前已支出资金48.73亿元,惠及企业16000多户。例如,贵州省疫情防控重点企业获得人民银行专项再后,中央和省安排资金给予企业贴息补助4664万元。此外,统筹使用就业补助资金、职业技能提升资金,累计开展线万人次,有效促进了社会就业。

  直达资金机制的实施,对有效缓解贵州省基层财政困难,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及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意义重大。省财政厅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在安全高效精准使用直达资金上继续狠下功夫,推动直达资金机制落地见效。

  一是督促加快资金支出进度。加强对直达资金支出工作的调度,加快推进预算执行进度,让基层和市场主体早受益。

  二是着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紧紧围绕直达资金使用范围和方向,落实台帐管理,强化全链条监控,严防直达资金使用偏差或闲置沉淀,管好用好资金。强化绩效评估,确保直达资金使用效益有效发挥。

  三是强化直达资金监管工作。进一步提高站位,积极配合审计部门、财政部贵州监管局等有关部门协同开展直达资金监管工作,着眼直达资金使用“最后一公里”,严肃财经纪律,注重查改结合,保持监管高压态势,确保直达资金安全规范使用。

  抗疫特别国债是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由中央财政在2020年统一发行用于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疫情防控的特别国债。贵州省共计争取到抗疫特别国债187亿元。截至目前,省级财政按照中央规定,除预留20%的比例即37亿元暂未下达市县外,其余的150亿元已于6月30日按因素法测算分配到市县。资金分配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坚持公平公正。比照财政部做法,资金分配根据各地减收增支、财力规模等情况,按因素法分配,确保资金分配公平公正合理;二是聚焦重点区域。资金分配重点向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人口规模较大县区,以及财政困难、人均支出水平较低的地区倾斜;三是资金直达基层。除安排市州本级用于防疫体系建设的经费外,其余部分全部直接分配到县、直达基层;四是强化财政公共属性。坚持民生为要,切实加大对基层民生领域的保障力度,积极支持基层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当好过路财神,不当甩手掌柜”的要求,为确保市县规范、高效、精准使用好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压紧压实市县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贵州省对抗疫特别国债资金使用方案采取省级审核备案制度。省级将资金分配下达市县后,由市县政府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中央和省规定的使用范围和方向,在省级下达的资金额度内细化资金使用方案,报同级党委政府,以及所属的市州党委政府审核同意后报省财政厅,省财政厅按照业务属性,分送到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健康委等省直相关部门审核后,按程序批复市县。同时,要求市县严格按照中央和省规定的防疫体系建设、补助困难群众、保就业、保市场主体等方面的补助范围、标准进行使用,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确保资金快速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截至10月底,汇总市县上报的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备案情况,省财政下达的150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市县共计安排项目1611个,其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69.98亿元,占比为46.7%;用于防疫体系建设44.9亿元,占比为29.9%;保居民就业和困难群众27.95亿元,占比为18.6%;保市场主体5.53亿元,占比为3.7%;其他应急能力提升和垃圾处理等方面的支出1.64亿元,占比为1.1%。基础设施建设的69.98亿元主要用于公共卫生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项目、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链改造升级和重大区域规划相关建设项目等。

  2020年,中央财政通过扩大赤字、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发行新增专项债券,动用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结转资金等方式,加大对地方的补助力度。贵州是如何用好用活直达资金的?对贵州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

  中央直达资金下达贵州后,我们及时完善资金分配方案、制定资金管理办法,第一时间报省政府批准、第一时间报财政部审核,是全国最早报送方案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国最早审核通过的省份之一,保证了贵州省直达资金及时下达市县基层,及时缓解了基层财政困难,有效地增强县级“三保”保障能力。这次直达资金的下达更加注重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速度,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激发市场活力、发挥市场力量、稳住市场主体,守住“保”的底线,切实体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有效落实国家治理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实现了抗击疫情维护“六稳”“六保”的初心,快速发挥了资金救急救难的作用,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稳中求进夯实基础。

  除直达资金外,省级财政也将中央下达贵州省其他转移支付以及省本级财力安排的相关资金直接下达至市县,不断加大财力下沉力度,缓解基层困难。1-10月,省对下下达各项转移支付2893.03亿元(包含均衡性转移支付309.34亿元、抗疫特别国债150亿元、特殊转移支付148.32亿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129.27亿元等),较上年同期增加527.1亿元,增长22.3%,比同期中央对贵州省转移支付增幅高8个百分点。

  据了解,疫情防控方面,直达资金重点支持“两个全面落实”和“三大能力提升”。请问“两个全面落实”和“三大能力提升”具体是什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省财政厅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超常规举措,全力以赴做好资金保障,第一时间按程序报批动用预备费4亿元,确保前期患者救治和疫情防控经费保障。

  中央“两直达”资金下达后,各级财政部门统筹中央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其他渠道资金等,进一步加大对疫情防控投入力度。截至10月底,全省各级财政共投入疫情防控补助资金86.55亿元,其中:直达资金59.59亿元,占68.9%。重点支持“两个全面落实”和“三大能力提升”:一是全面落实患者救治费用补助政策。对于确诊和疑似患者实施综合保障。对全省新冠肺炎本地确诊146名患者发生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予以全额补助。二是全面落实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临时性工作补助。对直接接触待排查病例或确诊病例,诊断、治疗、护理、医院感染控制、病例标本采集和病原检测等工作相关人员和参加疫情防控的人员每天分别补助300元、200元临时工作补贴。目前已发放资金4562.24万元。三是大力提升集中救治能力。支持建立“1+2+8”救治体系基础上,重点支持全省183家医疗机构开展发热门诊建设和改造,规范设置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点和留观室。四是大力提升核酸检测能力。支持98家县级以上疾控机构,145家医疗机构(含综合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每个县至少一家县级医院,以及其他医学机构34家)核酸检测能力建设。按照国家要求,支持城市检测基地和公共检测实验室建设,在全省9个市(州)共建设14个城市检测基地和2个公共检测实验室。五是大力提升物资保障能力。支持重点救治药品、医疗防护物资、医疗救治设备方面储备及生产动员能力建设;支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贵州省启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期间平均每周消耗量储备物资,满足1个月满负荷运转所需。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中央建立了特殊转移支付直达机制,为地方经济运行注入活水,面对这样一种新的制度安排,我想了解财政部门是怎样做到对直达资金的有效监控监管的?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的决策和部署,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统筹推进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在确保国库资金及时调拨到位的同时,紧盯项目前期工作,落实建设条件,确保国家资金一旦下达就能立刻组织实施,在加快支出进度、推动项目形成实物工作量的同时,资金使用和资金监控并举,通过对直达资金下达、分配、使用全过程实行闭环监管,切实提高预算绩效,确保惠企利民资金直达基层、直达民生、直达市场主体。我们主要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措施,做好直达资金监控各项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切实提高站位,迅速成立覆盖省市县的直达资金监控工作专班,将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全省“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合力推进政策落地。

  二是建立“3+2”工作机制。通过建立直达资金专项对账机制、预警监控机制和联络员机制,省财政厅每个工作日上午9时、下午16时分两次进行高频调度,实行每周省财政通报制度和市县财政报告制度,直达资金监控预警的红灯和黄灯信息,分别在两个工作日和三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通过监控促整改,通过整改促执行,为直达资金规范、高效使用保驾护航。

  三是完善监控系统。为做好直达资金监控工作,财政部仅用20天左右,即开发完成全国统一的监控系统,省财政厅仅用3天即完成本地部署,并成功接收中央下达预算,平均仅用7天左右即将中央资金全部下达市县基层。在做好日常监控基础上,贵州省进一步加强对监控系统数据的挖掘利用,优化预警规则,强化过程管理,支持做好直达资金预算执行分析、政策效果跟踪监测等工作。与此同时,建立实名台账,核实最终收款人信息,全面追踪监控资金流向,强化对直达资金使用“最后一公里”的有效监管。

  四是加大国库资金调拨力度。截至10月底,省财政调拨市县直达资金进度为99.1%,实际支出逾700亿元,支出进度超过八成,达到84%,高出序时进度17.3个百分点,充足的国库资金保障,有力地推动了特殊转移支付机制惠企利民有关政策在贵州省落地见效。

  感谢四位发布人的详细介绍,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先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会后与省财政厅取得联系作进一步采访。

相关标签:

新闻资讯

相关产品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020-88888888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3888889999

二维码
线